找到相关内容414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的一个大师

    阶段,是我们研究的重点。   从世俗之学到佛学慧远(334~416?)雁门楼烦人,俗姓贾,家世冠族,幼年喜欢读书。   十三岁时,随同舅父令狐氏游学许、洛,二十一岁时,企图渡江,投奔范宣子(即范宣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0893221.html
  • 长安佛教与儒道思想探析

      长安佛教与儒道思想探析   黄德昌   一、“因风易行”——儒道弘佛   道安(公元312年——公元385年),中国佛教史上著名高僧,虽然他仅在长安生活七年,但却是长安佛教杰出的代表人物。他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,“家世英儒”(《高僧传·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》),自幼受到良好教育,“七岁读书,再览能诵,乡邻嗟异”(同上),有深厚的儒学功底,出家之后,神智聪敏,读经过目不忘,讲经“...

    黄德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293386.html
  • 长安佛教简略概述

    七岁开始读书,到十五岁的时候,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,就转而学习佛法。十八岁出家(此据《名僧传抄》之说,《高僧传》等作“年十二出家”)。因为形貌黑丑,不为他的剃度师所重视,叫他在田地里工作,而他一点...

    弘学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393389.html
  • 禅月大师贯休西入长安考论

    重”、“圭峰争去得,卿相日憧憧”(憧憧,往来不绝貌)描写相合。栖白禅师与造微禅师或先后而卒。   本集卷十九又有《少监三首》:“器琢仙珪美有馀,席珍国寳比难如。衔花乳燕看调瑟,衣锦佳人侍读书。荀氏...

    胡大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493390.html
  • 唐长安佛寺壁画述论

    冕旒。”[3]正是这种强盛的国力和开放的胸襟,唐都长安才成为兼融东西方文化的大观园。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云:“玄宗常伺察诸王。宁王尝夏中挥汗鞔鼓,所读书乃龟兹乐谱也。”这种来自西域及西方的文化因子,也...

    梁中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893558.html
  • 唐代长安寺院与诗家咏唱

    南丰德寺读书”   大唐宗教的开放姿态, 使得长安寺院成为社会交际的重要场所,各种信仰的人都可以寺院自由出入并相互交谈。于是,喜欢漫游的唐朝诗人结伴而来,成为寺院禅门的主体游客。约在天宝二年(743年...

    王赛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893670.html
  • 汉唐之际政教关系演进中的长安佛教

    认识到“修文”的作用,但取舍鲜明。375年诏令:增崇儒教,禁老庄、图谶之学,犯者处死;令太子、公侯百僚之子以至宿卫之士都要从师读书;后宫也设典学。对于佛教则希望通过笼络佛教领袖来维持统治。符坚视道安为“...

    任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393685.html
  • 论回鹘文化对契丹的影响

    无疑将契丹—回鹘文化关系的研究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。近年读书时,在族源传说外又偶有心得,现笔录于后,供对这一问题感爱好的雅博君子批评指教。   一回鹘社会生活对契丹的影响   回鹘与契丹发生联系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393804.html
  • 心智的培养

      心智的培养   (道隆法师开示/张瑞盈录音整理)   (一)   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,老师曾经告诉我,做人一定要横着走,不要竖着走。为什么要横着走呢?他说,像中国人发明的文字,如果人能够真正横着走的话,这个人的意义就不同了。人就会变成大人。 ‘NO T E:“人”字加一画便成“大”字。’人如果再横着走,就会变成天。 ‘N O T E: “人”字加两画便成“天”字。’当时...

    道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303095482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三章 第二节 碑刻

    不存。   三宝塔 在“阮集之读书处”东侧,明万历三十年(1602)朗目本智禅师建造,为众僧藏骨之所。塔后有二小塔,左刻“卧云禅师之塔”,右刻“方山宝”(今不存)。塔7层,高7米,中空,塔底直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595784.html